研究人员揭示河口牡蛎环境适应的进化机制

导读2021年12月30日整理发布: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IOCAS)张国凡教授和李莉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揭示了河口牡蛎环境适应的进化机制。该研究发

2021年12月30日整理发布: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IOCAS)张国凡教授和李莉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揭示了河口牡蛎环境适应的进化机制。

该研究发表在CommunicationsBiology上,提供了对气候变化对牡蛎资源遗传结构的影响以及可塑性在适应性进化中的作用的见解。

河口牡蛎Crassostreaariakensis是沿海和河口生态的关键物种,作为滤食性动物和栖息地工程师提供关键的生态服务。

然而,由于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陆源污染和地表径流减少,野生河口牡蛎资源急剧减少。因此,对河口牡蛎进行野生资源修复和人工养殖迫在眉睫。

为了探索种群结构和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机制,研究人员为河口牡蛎构建了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组装,这是通过纳米孔长读长测序为双壳类软体动物生产的最连续的组装。

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揭示了包括华北、华中和华南人口在内的人口结构。温度和盐度的环境梯度、洋流方向、历史冰川作用和地质事件促成了这种人口结构的形成。

选择性扫描分析确定了51个被选择的基因,其中大多数对温度和盐度变化有反应。

此外,具有高可塑性的环境响应基因在上游非编码调控区域表现出更高的遗传差异,这与先前关于非编码变异促进两个姐妹牡蛎物种之间的适应性差异的研究一致。

这些发现可以进一步促进遗传单位的划分、种质资源的评估和优良遗传变异的利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